X
首页 电子杂志 新闻资讯 增值服务 平台介绍 股市大学堂
元六鸿远:股权问题藏隐患 现金流质量较差
发布时间:2019-04-12 17:26:360  

北京元六鸿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六鸿远”)近日通过发审委审核,将在不久后登陆上交所。信息显示,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134万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不超过1.65亿股。元六鸿远本次IPO拟募集资金7.45亿元,其中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剩余募资将用于电子元器件生产基地、直流滤波器、直销网络及信息系统升级3大项目。公开资料显示,元六鸿远从事以多层瓷介电容器(MLCC)为主的电子元器件的技术研发、生产,分为自产业务和代理业务两大类。2014-2016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是4.46亿元、5.25亿元、6.52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是1.08亿元、0.76亿元、1.49亿元。

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记者深入研读元六鸿远招股书后发现,公司从成立至今的股权演变历史颇为奇特,需要关注其潜在的股权问题。同时,长期以来,元六鸿远经营活动现金流质量较差,净现比数据不容乐观,而远低于同行水平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样需要市场保持警惕。

 

控股权的奇特演变

根据元六鸿远披露的招股书,截止最新披露期,元六鸿远第一大股东为郑红。郑红同时也是2001年元六有限的创始人之一,但郑红成为元六有限第一大股东的过程颇为漫长。

元六鸿远的前身为元六有限,成立于2001126日,由郑红等14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元六有限设立时注册资本为189万元,全体股东以货币资金认缴本次出资。此时元六有限的第一大股东为刘建华,持股比例仅为12.17%。刘建华也是201411日至2016511日期间,元六鸿远的董事会成员,截止到目前依旧是元六鸿远股东。此时的郑红持股比例为6.88%,并列为公司第7大股东。

2003年,元六鸿远第一次增资后,2001年持股仅5.29%的刘亚平成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仅有8.93%。刘建华持股比例下滑到8.57%,为第三大股东。郑红持股比例下滑到5.36%,为倒数第二的持股股东。

2005年,元六鸿远第二次增资及股权转让后,共计14个股东持股比例均为6.9%,仅有新股东顾舆持股比例为3.45%。这期间的15名股东,除李君弟的股权由女儿凌亚婵继承不久后退出外,其余14位股东仍然在公司股东序列中。

2005年,元六鸿远第三次增资。郑红等15 名原股东以2005 年度未分配利润扣除个人所得税后转增注册资本220.50 万元。刘利荣等20 名股东以货币形式认缴新增注册资本39.5 万元。这其中,令人疑惑的是,14名股东持股比例完全相同,但使用未分配利润转增注册资本,增资的认购金额却天差地别。其中,郑红以26.5万元的金额位列榜首,其余股东从15万元、13万元到10万元各不相同,郑红由此成为第一大股东。

在此之后,郑红通过增资,收购其他股东股权的形式,逐步巩固了公司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截止到报告期末,加上郑红女儿郑小丹的股权,郑红实际的持股比例超过42%

这里需要关注的是,元六有限创立初期,股权配置十分分散,在2005年甚至出现几乎所有股东股权完全相同的局面,这一股权结构设置是基于怎样的考虑呢?可以肯定大部分创始人曾经在公司的地位都是颇为平等的,这就让郑红与2005年大部分持股比例相同的股东的关系破位微妙。这些创始股东,包括前期均做过第一大股东的刘建华和刘亚平在公司早期运营和发展中扮演的角色都比较重要,至少从刘建华来看,是曾经的第一大股东,公司曾经董事会成员。但现在持股比例大降,并逐步淡出了公司的运营管理。此外公司曾经的第一大股东刘亚平目前只是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这些元老级人物,会否甘心当下郑红股权一家独大吗?为何郑红第一次成为大股东的关键增资,相同持股比例的未分配利润会不相同呢?元六鸿远是否存在潜在的股权纠纷问题?截止到成文,元六鸿远均未对股市动态分析周刊的上述问题进行回复。

 

经营活动现金流质量较差

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及20171-6月,元六鸿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856.45万元、5041.27万元、3114.00万元及1619.83万元,低于同期公司产生的净利润10844.36万元、7576.47万元、14940.75万元及9140.50万元。以此数据计算,公司报告期内的净现比分别为:26.34%66.54%20.84%17.72%,虽然2015年表现回暖,但整体而言呈现明显的下降恶化的趋势。

虽然军工类企业具有特殊性,回款周期稍长,但元六鸿远经营活动现金流明显的恶化趋势叠加同期内公司短期借款的稳步攀升,可能正将其推向流动性风险的边缘,从募投资金用途看,7.45亿资金中有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许已经从侧面也说明公司较为严重的流动性问题。

具体来看,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恶化的原因,主要是应收账款持续高企,导致现金回收周期过长,对公司流动性造成威胁。就应收账款周转率而言,元六鸿远长期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没有优势可言。遗憾的是,对于长期弱于行业的现金回收水平和持续低迷的应收款周转率,元六鸿远似乎并没有明确的改善措施,若未来应收款继续恶化,原本就羸弱的现金质量或更加难看。

表:元六鸿远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同行对比


数据来源:招股书


 

版权声明:凡注明“股市动态分析周刊”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股市动态分析周刊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期杂志:更多内容 | 在线购买
相关
0条评论
我要订阅
最新发布更多...
最新内参更多...
最新培训更多...